


赵文台,1932年生于山西省翼城县南唐乡晓史村,近七十多年,他以笔为枪,扎根农村,讴歌先进,鞭挞丑恶,为弘扬正气,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处女作《凯旋茶》被载入《中国诗人大辞典;小说《争分夺秒》载入临汾地区十年大庆《礼花》一书;大型古装戏《借纱帽》获山西省首届剧本《收获》奖;大型现代戏《家风》获山西省第一届文学艺术创作铜奖,翼城县琴剧团37年演出4000余场,场场爆满,久演不衰;由他执笔的与他人合作的电视剧《家事村事》被山西电视台拍制成电视剧,火爆山西,响彻神州;他书写的草书《中国风》被山西电视台作为栏目片头长期采用……




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著名艺术家,却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退休后,看着有很多乡亲们整日沉湎于麻将桌上、赌场上,农村世风日下,违法犯罪有所抬头的情况后,很是担忧,他苦思冥想,他认为关键是农村文化生活落后。为使乡亲们劳动之余丰富文化生活,他在晓史村创办了第一个农村新田园诗书画协会。农民不会写诗,他亲自教,亲自改,并把村里板报用起来,发表农民诗词。他经常组织农民开展健康向上的咏诗会、赛诗会,使晓史村人人争当诗人、个个争当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通过写诗赛诗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村哪个做了好事,黑板报马上表扬,全村哪个赌博、不孝顺,黑板报马上批评,使全村风清气正,正气充盈,村民积极健康向上,违法犯罪近乎绝迹。这个村2008年被山西省诗词协会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全省诗词之村”。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明传统,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他以“皓首不求清闲乐,复入激流扑浪花”“力尽不觉苦,甘为孺子牛”的坦荡胸怀和献身精神,带动全乡17个村成立起了16个新田园诗书画分会,并亲自担任南唐乡老年书画协会会长,他把自已积累的几十年书法写作的技巧毫不保留地为书画爱好者进行传授,并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展览活动,他还联系老干部局为村民出版画集,使南唐乡成为远近闻名的诗词之乡、书画之乡。从书画协会成立至今,他们已举办各类展览活动近30多次,培养书画协会人才近300多名,好多书画家通过书写作品积极宣传党的好政策、好传统,积极宣传家乡人和事,使书画成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赵老自幼研习书法,在颜体和“二王”上曾下过很大功夫。他最热爱的是草书,他的草书熔铸传统,推陈出新,如老梅新枝,如古藤缠松,既清新天然,又古朴厚重。这本书法集是他几十年来参展和言传身教村民写书法的结集,也是他几十年的书法实践和经验凝结。正如原临汾市文化局副局长王振湖所说,今天的书法选发行及赠书活动是他对启迪后学,对家乡人民献出的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